【投融资动态】生诺生物B轮融资投资方为黔晟国资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于6月8日公布的信息整理,贵州生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B轮融资,融资额未披露,参与投资的机构包括黔晟国资。
贵州生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聚焦于创新药物研发和肿瘤免疫治疗产业化发展行业资讯网,拥有生物创新药研发能力,并拥有多项处于临床阶段的创新药产品管线。
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投融资动态】星曜半导体B+轮融资额过亿人民币投资方为新微资本、沪硅产业等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于5月12日公布的信息整理,浙江星曜半导体有限公司B+轮融资,融资额过亿人民币,参与投资的机构包括新微资本,沪硅产业。
浙江星曜半导体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11月(前身是浙江信唐智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射频滤波器芯片和射频前端模组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科技企业。星曜半导体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核心技术为支撑的产品开发理念,不断深化产品线布局,一直坚持走高端稀缺的研发路线,主动选择和攻克国际厂商同样面对的技术难题,让射频芯片的国产化不再是低端的代名词。在星曜领衔研发的多种高性能滤波器技术和产品中,诸如TF-SAW滤波器技术和产品、高频5G BAW n78/n79/WiFi 6E滤波器技术和产品,都率先在国内填补了空白,并且首次将国产滤波器的性能推到和国际一流厂商的同一水准。星曜在射频滤波领域已量产几十款不同工艺(TF-SAW/SAW/BAW/TC-SAW)的射频滤波器产品,持续不断地为客户提供丰富的、可靠的、高性能的射频滤波解决方案。依托大量的自主知识产权积累,打造高端的研发路线和技术壁垒,相当一部分产品的性能达到国际顶尖水平,获得了行业内众多品牌客户的广泛。目前星曜在双工器和发射滤波器产品领域,已累计出货超过数亿颗,客户覆盖国内外众多一线品牌。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沪硅产业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240019号。
中信建投证券获准发行6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 助力科创领域投融资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1066)近日宣布,已获得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将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不超过60亿元人民币的科技创新债券。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下发的《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银许准予决字〔2025〕第74号),此次债券发行将专项用于支持科技创新领域的投融资需求。
此次发行的行政许可有效期为2025年6月11日至2027年6月10日,
可在有效期内自主选择分期发行时间。公司表示,将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监管要求,有序推进债券发行工作,并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科技创新债券的发行将进一步拓宽中信建投证券的资金来源,优化其债务结构,同时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更多金融支持,助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市场分析认为,此举不仅有助于中信建投证券提升服务
中信建投证券作为国内领先的综合类证券公司,近年来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领域的布局。此次债券的获批,标志着其在支持科技企业发展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未来有望通过多元化的金融服务,进一步推动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
【投融资动态】乐韵瑞股权转让融资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于6月12日公布的信息整理,南京乐韵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股权转让融资,交易额未披露。
乐韵瑞是一家主要主打智能音箱研发与生产的科技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无线互联网音频整体解决方案(包括无线音频模组、APP、云端服务器等)、无线音频接收盒、智能硬件平台 pcDuino等。
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投融资动态】中誉宠物B轮融资额亿级人民币投资方为铭耀资本、国泰君安创投等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于6月10日公布的信息整理,中誉宠物食品(漯河)有限公司B轮融资,融资额亿级人民币,参与投资的机构包括铭耀资本,国泰君安创投,杭州解百。
中誉宠物总部设立在河南漯河,是一家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专注于研发、生产、销售中高端宠物食品的综合性企业,核心团队成员全部在宠物食品行业从业十五年以上。公司拥有三个生产园区,厂房面积150,000平米,为全球合作伙伴生产7大类数百个品种的产品,主要包括鲜肉烘焙粮、鲜肉膨化粮、全价湿粮、零食湿粮和干燥类宠物零食等。公司已通过BSCI、MSC、ASC、ISO22000、BRC、IFS、DLG等认证和审核。中誉宠物在宠物食品加工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等方面拥有丰富的研发经验。公司通过“原料升级+新工艺路径”创新性地布局了鲜肉烘焙粮、0肉粉膨化粮、HPP冻干粮和低温杀菌湿粮等产品。
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跨境投融资便利举措多

中国人民银行等5部门发文,从6方面提出20条政策措施,部署金融领域在上海、广东、海南等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图为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一景。
中国人民银行等5部门发文,从6方面提出20条政策措施,部署金融领域在上海、广东、海南等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图为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一景。计海新摄(人民视觉)
围绕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政策,国家外汇管理局江苏省分局积极帮助企业合理规划业务开办种类、确定入池企业和池内归集额度,确保企业充分享受政策红利。图为在位于江苏南通高新区的一家外资企业生产车间内,工人正赶制订单产品。翟慧勇摄(人民视觉)
中国首家外商独资三级综合医院——鹏瑞利综合医院(天津鹏瑞利医院)近日正式开诊,总投资额约10亿元人民币。图为在天津鹏瑞利医院,医护人员解答患者疑问。新华社记者 李 然摄
跨境投融资迎来新变化:高版本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政策拟推广至全国,明确120天内就金融机构开展相关服务的申请作出决定,取消外商投资性公司使用境内贷款限制……今年以来,多部门接连出台政策举措,对跨国公司企业跨境资金统筹使用、外国投资者投资相关的转移汇入汇出、外资并购等方面作出新部署,持续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
入池境内成员企业4家、境外成员企业3家——3月17日,位于江苏省的一家韩资企业成功完成新增资金池设立流程,将开展外债额度集中、境外放款额度集中等业务。这是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政策优化后,江苏落地的首批高版本资金池业务。
资金池,即现金总库,是跨国公司集中运营和管理资金的重要工具。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便利跨国公司集团利用境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前期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分别出台人民币、外汇跨境资金池业务相关政策。2021年以来,为更好支持企业用好资金池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积极探索资金池政策合并方案,推动高、低两个版本的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
据介绍,高版本资金池主要服务于大型跨国公司,特点是门槛较高、资金划转额度高、便利度高。2021年3月,有关方面在北京、深圳两地各选择5家信用等级较高的大型跨国公司进行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并于2022年将试点扩围至北京、深圳、江苏等10个地区。
2023年,低版本资金池推出,入池门槛大幅降低,仅为高版本资金池的十分之一。
“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打破了本币、外币账户分别管理的传统格局。”中国工商银行结算与现金管理部课题组成员郭琳认为,国内资金主账户升级为本外币一体化多币种账户,支持多币种的资金归集和余缺调剂、经常项目资金集中收付和轧差净额结算等业务,真正实现了两池合一,达到了精简账户体系、节省管理成本的政策效果。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截至2024年11月末,共有54家跨国公司完成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业务备案,惠及境内外成员企业3188家,办理资金池项下跨境收支4669.41亿美元。
2024年12月,试点政策在上述10个地区全辖进一步升级。例如,允许跨国公司境内成员企业间错币种借贷用于经常项目跨境支付业务。经测算,若某跨国公司每年错币种余缺调剂规模1亿美元,以企业贷款利率3%计算,每年可为跨国公司节省300万美元的财务成本。简化备案流程及涉外收付款相关材料审核。政策优化后,相关外汇业务办理时间预计平均压缩50%至75%。
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管理司司长肖胜表示,整体来看,此次优化试点政策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特大型跨国公司跨境资金运用效率,更好发挥跨境资金池余缺调剂功能,降低企业汇兑风险及财务成本,增强市场获得感。
如何更充分释放资金池政策红利?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期相继公布两项新举措:3月13日,两部门发文,决定在16个省市进一步扩大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4月1日,两部门公开征求意见,拟将前期试点较为成熟的高版本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政策推广至全国。
德意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尹桢认为,近年来,跨国公司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需要高效的跨境资金管理方式。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的推出,进一步便利优质跨国公司提升跨境资金运营管理效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财务成本,持续增强跨国公司对高水平开放政策便利的“获得感”,帮助企业更好应对跨境资金管理的挑战。
在江苏太仓,博纳环境设备(太仓)有限公司二期厂房主体建筑日前正式封顶,这是该企业8年来的第三次增资扩产。“二期投产后,我们太仓公司的产能可以再扩大一倍。集团董事会决定,每年将中国市场的30%利润用于再投资,来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该公司商务拓展经理高飞说。
根据太仓市有关部门发布的数据,2024年,太仓市实际使用外资4.74亿美元,其中超过40%来自外企利润再投资,同比增长112.8%。
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热情高,对相关资金需求也在增加。今年2月,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明确取消外商投资性公司使用境内贷款限制,允许外商投资性公司使用境内贷款开展股权投资。
“近年来,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规模持续增长,部分外资企业在商务部举办的外资圆桌会议上提出,希望取消通过境内贷款解决再投资部分资金需求的相关限制。”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说,外商投资性公司如有融资需求,可根据《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等规定申请办理。
国家发展改革委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司负责人华中表示,正研究出台鼓励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的政策,在提升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便利度方面,拟从简化相关事项办理程序、完善金融服务、优化项目备案管理等环节,进一步畅通企业再投资渠道。
便利并购投资。在外商投资法框架下,修订《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优化外资并购规则和并购交易程序,完善并购管理范围,降低跨境换股门槛等。此外,优化外商投资举办投资性公司相关规定,在外汇管理、人员出入境、数据跨境流动等方面,为跨国公司投资设立投资性公司提供便利。
缩短审批时限。中国人民银行等5部门不久前发文,明确金融领域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修订相关审批制度和行政许可服务指南等文件,对拟在试点地区设立的内外资证券公司(含证券公司专业子公司)、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的审批时限由180天缩短至120天。
开展新金融服务。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提出,在上述试点地区,允许外资金融机构开展与中资金融机构同类新金融服务,如以试点形式开展某项新金融服务,应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参加,不得将外资金融机构排除在试点范围之外。
“下一阶段,将进一步提高跨境投融资的便利性。”中国证监会有关负责人此前表示,进一步优化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完善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丰富跨境投资和风险管理产品供给;持续强化与国际投资者的沟通联系,推动解决外资机构的关切、合理诉求等,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加强资本市场开放条件下的监管能力建设,维护市场稳定运行。
3月19日,法巴证券(中国)有限公司在上海举行开业仪式。资料显示,法巴证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1亿元,业务范围为证券经纪、证券自营、证券投资咨询、证券资产管理。这是继摩根大通证券、高盛(中国)证券、渣打证券之后,第4家在中国正式展业的外商独资证券公司。
“我们在中国金融市场开展证券业服务是一个长期的打算。”法巴证券董事长郭志毅说,今年是法巴证券展业的第一年,公司将结合集团在国际市场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和资源,推动跨境证券业务,为本地和离岸客户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包括法巴证券在内,越来越多外资金融机构积极在华布局。根据中国证监会今年1月23日发布的数据,已经有26家外资控股或者是外商独资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等机构相继获批成立。
3月28日,瑞士银行有限公司宣布,中国证监会已对瑞银成为瑞银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唯一股东的事项准予备案,瑞银将收购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所持有瑞银证券的33%股权,将其在瑞银证券的股权比例由67%增持至100%。
瑞银亚太区总裁及财富管理全球联席总裁康瑞博表示:“全资控股瑞银证券标志着我们在亚太区开展一体化战略取得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让我们能够进一步扩大在华的投资银行和财富管理业务。这不仅让我们抓住中国金融市场开放带来的巨大机遇,而且还可进一步参与中国的财富创造,为客户提供一流的产品、服务和专业咨询。”
近年来,星展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在华业务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获批“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商资格,被纳入中国人民银行碳减排支持工具范围,成为人民币与印尼卢比的特许交叉货币做市商。
“这些牌照增强了我们的跨境金融服务能力、丰富了跨境人民币解决方案。”星展中国企业及机构银行业务部负责人郑秀凤表示,星展积极在华展业,正是看中了中国绿色产业蓬勃发展、中国企业出海、人民币国际化等带来的广阔前景。
渣打银行深耕中国市场多年,目前渣打中国的营业网点涉及中国内地近30个沿海和内陆城市。渣打中国行长鲁静说,渣打集团近年持续投入资金到中国相关业务,用于数字化转型、网点建设等。
“中国正在不断加快金融领域开放步伐,为集团中国业务带来新机遇。”渣打集团行政总裁温拓思说。
人民网北京4月14日电 (记者杜燕飞)为进一步强化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促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高质量发展,金融监管总局日前印发了《关于促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高质量发展 提升监管质效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了促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高质量发展的16条意见措施。 金融监管总局表示,《指导意见》的发布实施,有利于引导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聚焦主责主业,强化风险防控,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提升监管质效,促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挥特色功能,更好地服务化解金融和实体经济风险,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人民网北京4月14日电 (记者杜燕飞)人民银行13日发布的一季度金融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9.78万亿元,其中,3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64万亿元,同比多增5470亿元。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5.1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37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9.7万亿元,同比多增5862亿元。…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版权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企业投融资管理策略:优化资金配置与风险把控

在企业的发展进程中,投融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合理的投融资策略能够有效优化资金配置,为企业获取发展所需资源,同时把控风险,保障企业稳健前行。无论是寻求扩张的大型企业,还是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小企业,都需要制定科学、适配的投融资管理策略。以下将从投资管理策略和融资管理策略两大部分展开详细阐述。
基础投资目标可分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短期目标可能包括获取短期收益、优化资金流动性等;长期目标则聚焦于企业的战略发展,如拓展新市场、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产业升级等 。例如,一家科技企业为了在人工智能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将投资目标设定为通过并购相关技术企业,获取关键技术和人才资源,这就属于长期战略投资目标。
在确定投资目标的同时,企业还需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一是风险与收益平衡原则,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企业不能盲目追求高收益而忽视风险,要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风险和收益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二是分散投资原则,不把所有资金集中投入到单一项目或领域,通过投资组合的多元化,降低因个别项目失败而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损失;三是量力而行原则,投资规模要与企业的资金实力和管理能力相匹配,避免过度投资导致资金链断裂或管理失控。
:企业可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投资项目信息,如行业展会、专业投资机构推荐、企业自身的业务网络、政府招商引资平台等新闻动态。同时,积极关注新兴产业和市场趋势,挖掘具有潜力的投资机会。例如,随着绿色能源产业的兴起,企业可以通过参加相关行业论坛和展会,了解行业内的创新项目和技术,从中筛选潜在的投资标的。
:在获取大量项目信息后,企业需要制定初步筛选标准,对项目进行快速过滤。筛选标准可包括项目所处行业前景、企业团队实力、项目商业模式的创新性和可行性、市场规模和竞争情况等。例如,对于一个互联网创业项目,企业会重点关注其目标用户群体是否明确、盈利模式是否清晰、核心团队是否具备丰富的互联网运营经验等。
:对通过初步筛选的项目,进行深入的评估分析。这包括财务分析,评估项目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现金流状况等,判断项目的财务可行性;市场分析,研究目标市场的规模、增长趋势、竞争格局等,评估项目的市场潜力;技术分析,对于涉及技术创新的项目,要评估其技术的先进性、可靠性和可持续性;法律和合规性分析,确保项目不存在重律风险和合规问题。例如,在评估一个新能源汽车制造项目时,除了分析其财务数据和市场前景,还需对其核心电池技术进行专业评估,并审查项目在环保、安全等方面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三)投资组合优化与风险管理。构建投资组合:根据企业的投资目标、风险偏好和资金状况,合理配置不同类型、不同行业、不同风险水平的投资项目,构建多元化的投资组合。例如,将一部分资金投入到收益稳定、风险较低的债券或优质不动产项目中,以保障资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另一部分资金则投向具有高成长潜力但风险较高的新兴科技企业或创业项目,追求更高的收益。
:市场环境和企业自身情况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企业需要定期对投资组合进行评估和调整。当某个行业出现重大政策变化、市场趋势发生逆转,或者企业自身战略进行调整时,要及时对投资组合中的相关项目进行增减持操作,确保投资组合始终符合企业的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
:在投资过程中,企业要建立完善的风险识别机制,及时发现各种潜在风险,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例如,对于市场风险,可以通过分散投资、套期保值等方式降低风险;对于信用风险,加强对投资对象的信用评估,要求提供必要的担保措施;对于操作风险,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投资流程的监控和规范。
:企业首先要对自身的资金需求进行准确测算,包括企业日常运营所需资金、项目投资资金、偿还债务资金等投融资。通过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业务发展规划和市场环境,确定合理的融资规模和融资期限。例如,一家计划新建生产基地的制造企业,需要根据基地建设预算、设备采购费用、人员招聘和培训费用等,精确计算所需的融资金额,并结合项目建设周期和预期收益,确定合适的融资期限。
:目前企业可选择的融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内部融资等。股权融资如引入战略投资者、进行 IPO 上市等,这种方式可以为企业带来长期稳定的资金,且无需偿还本金,但会稀释企业股权;债权融资如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等,融资成本相对固定,但需要按时偿还本金和利息,存在一定的偿债压力;内部融资则是利用企业自身的留存收益、折旧等资金,这种方式成本低、风险小,但融资规模有限。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财务结构、发展阶段等因素,综合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例如,初创企业由于缺乏抵押物和稳定的现金流,更适合采用股权融资的方式;而成熟企业可以结合自身情况,灵活运用债权融资和内部融资。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主要包括债务资本和股权资本的比例。企业要对自身现有的资本结构进行分析,评估债务水平是否合理,是否存在过高的财务风险,以及股权结构是否有利于企业的治理和发展。例如,如果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过高,可能面临较大的偿债压力和财务风险;而股权过于分散可能会影响企业的决策效率和控制权稳定性。
: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融资需求,对资本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当企业需要降低财务风险时,可以适当减少债务融资比例,增加股权融资或内部融资;当企业希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发挥财务杠杆作用时,可以在合理范围内增加债务融资。同时,要注意保持资本结构的动态平衡,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资本结构,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融资成本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企业要通过多种方式降低融资成本。在选择融资方式时,比较不同融资渠道的成本,选择成本较低的方式;在与金融机构或投资者谈判时,争取更有利的融资条件,如较低的贷款利率、更合理的股权定价等;合理安排融资时间和节奏,避免在市场利率较高时过度融资。例如,企业可以关注国家的货币政策和金融市场动态,选择在利率较低的时期进行贷款融资,降低利息支出。
:融资过程中存在各种风险,如偿债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等。企业要建立完善的融资风险预警机制,实时监测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融资市场动态,及时发现风险信号。针对不同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例如,为防范偿债风险,合理安排债务的偿还期限和金额,确保企业有足够的现金流用于偿债;为防范利率风险,可以采用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相结合的融资方式,或者运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利率套期保值。
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财务信息透明度较低,在投融资方面面临诸多挑战。在投资管理上,中小企业应聚焦于自身熟悉的领域,避免盲目多元化投资,注重短期收益与长期发展的结合。例如,通过对现有业务的优化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进行适度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在融资管理方面,中小企业可以积极寻求政府扶持政策,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税收优惠等;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通过建立良好的信用记录,争取获得更多的信贷支持;同时,探索创新型融资方式,如供应链金融、股权众筹等。
大型企业资金实力雄厚、品牌影响力大、融资渠道相对丰富。在投资管理上,大型企业更注重战略投资和产业整合,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实现规模扩张和多元化发展。例如,大型企业可能会投资新兴产业领域,布局未来发展方向,或者收购同行业企业,提高市场占有率。在融资管理方面,大型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资本市场,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进行大规模融资;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同时,加强资金的集中管理和统筹调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企业投融资管理策略的制定和实施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和市场环境不断调整和完善。通过科学合理的投融资管理,企业能够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可持续发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人工智能」4月投融资报告:55亿资本涌入!智能硬件赛道最热北京领跑

睿兽分析数据显示,2025年04月中国一级市场「人工智能」行业发生融资事件91个,比上月减少13个(下降13%)新闻动态,比去年同期增加4个(上升5%)。已披露融资总额55.77亿元人民币,比上月减少5.48亿元人民币(下降9%),比去年同期增加35.06亿元人民币(上升169%)。
2025年04月,「人工智能」行业热门融资细分赛道主要为:人工智能硬件(38个)、基础支持层(16个)、基础技术层(13个),其中人工智能硬件行业较上月上升较多 (上升23%) 。
一级市场热门地区主要为:北京(21个)、广东(18个)、上海(17个)、浙江(12个)、江苏(9个)。
2025年04月,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行业大额融资事件新增9个,其中中国新增2个。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行业独角兽企业无新增。
2025年04月,「人工智能」领域投资活跃的机构主要为:云启资本(3个)、麓山投资(3个)、IDG资本(2个)、红杉中国(2个)、创新工场 Sinovation Ventures(2个)。
2025年04月,「人工智能」行业内3家中国企业完成IPO,均登陆美股,比上月上升100%,比去年同期上升200%。涉及募资金额总计2695万元人民币,比上月增加100%,比去年同期减少90%。其中VC/PE支持的企业数量为2家,VC/PE渗透率为67%。
睿兽分析数据显示,2025年04月中国一级市场「人工智能」行业发生融资事件91个,比上月减少13%,比去年同期增加5%;已披露融资总额为55.77亿元人民币,比上月减少9%,比去年同期增加169%。
2025年04月,「人工智能」行业人工智能硬件是最热细分赛道,共发生38个投融资事件,其次为基础支持层,共发生16个投融资事件。
从融资事件发生的地区来看,本月事件数量排名前五的地区为北京(21个)、广东(18个)、上海(17个)、浙江(12个)、江苏(9个)。
从融资事件发生的城市来看,本月投融资事件数量排名前五的城市为北京(21个)、上海(17个)、深圳(15个)、杭州(9个)、苏州(4个)。
本月「人工智能」行业内一级市场投融资事件按阶段划分,分布最多在早期,共66个,占比72.53%;其次是成长期,发生17个,占比18.68%;后期共8个,占比8.79%。已披露融资金额方面,早期25.25亿元,占比45.28%;成长期17.25亿元,占比30.93%;后期13.27亿元,占比23.79%。
2025年04月全球新增大额融资事件41个,已披露融资总额为3542.74亿元人民币。
其中「人工智能」行业新增大额融资事件9个,占本月全球大额融资事件总数的22%。涉及融资总额为3124.95亿元人民币,占本月全球大额融资事件金额总数的88%。
2025年04月,全球新增5家独角兽企业,其中「人工智能」行业无新增。今年全球累计新增26家独角兽企业,其中「人工智能」行业累计新增8家,占比31%。全球当前总计1876家独角兽企业,其中「人工智能」行业当前总计193家,占比10%。
睿兽分析数据显示,2025年04月「人工智能」行业一级市场参与投资的VC/PE机构有133家,数量比上月增加8%,对比去年同期增加39%;参与投资的CVC机构有21家,数量比上月增加31%,对比去年同期增加50%。
从投资事件数来看,排名前五的VC/PE机构为:云启资本(3个)、麓山投资(3个)、IDG资本(2个)、红杉中国(2个)、创新工场 Sinovation Ventures(2个)。
从投资事件数来看,排名前五的CVC机构为:蚂蚁集团(蚂蚁科技、蚂蚁金服)(2个)、同歌创投(2个)、腾讯投资(1个)、复星锐正资本(1个)、联想创投(1个)。
睿兽分析数据显示,2025年04月在全球交易所完成IPO上市的中国企业共计3家,数量比上月增加100%,比去年同期上升200%;募资金额总计2695万元人民币,金额比上月增加100%,比去年同期减少90%。基础技术层以1家IPO企业数量成为最热IPO赛道。地区分布上,广东排名第一为1家。IPO企业中,有VC/PE支持的2家,VC/PE渗透率67%。
从城市分布来看,排名前三的城市为香港(1家)、南昌(1家)、深圳(1家)。
一季度江苏投融资额超311亿元

推动产业创新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创投发挥着重要作用。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江苏投融资案例343起,交易额超311亿元。从投融资情况来看,创投机构“耐心”增加,投早投小趋势愈加明显,新材料、集成电路、智能装备等“硬科技”领域展现出超强吸金能力。
苏州、南京、无锡向来是全国创投机构的热门“打卡地”,今年一季度亦不例外,三地贡献了全部融资案例的63%。“不同城市基于产业基础,正在形成差异化的创投生态。”江苏省创业投资协会相关负责人说。
具体到城市,苏州以超过150起投融资数量位居全省首位,人工智能、电子信息、医疗健康投融资额度占比超61%,思必驰5亿元股权投资、知行科技超2亿元融资等项目尤为亮眼;南京则聚焦生物医药与能源安全等领域,威凯尔医药2亿元融资、和本机电2.92亿元收购融资等;无锡则围绕着“芯片之都”,出现了诸如盛合晶微7亿美元D轮融资、卓胜微35亿元主板定向增发等一批投融资事件。
“耐心资本”正在成为创投行业的行为指南。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江苏早期投资(天使轮、Pre-A轮、A轮、A+轮)占比超过33%,较去年同期提升约5个百分点,“投早投小”特征更加鲜明。
今年1月,新能源材料企业纳力新材料完成了近10亿元的A+轮融资,成为行业的明星项目。此次融资由淡马锡领投,中金资本、乔贝资本、耀途资本以及上海翮沐等多家老股东追加投资,还得到了奥本海默家族基金、新加坡曹宝记集团等国际资本的支持。
“真正的技术创新,即使需要更长的陪伴周期,也值得冒险。”投资方之一、华兴新经济基金董事总经理尹弘直言,团队看重的正是纳力新材料研发的金属高分子复合集流体技术。随着全球锂电池出货量激增,复合集流体在电池集流体市场的渗透率将达40%,出货量最高可达180亿平方米。
芯弦半导体是位于苏州的一家嵌入式处理器芯片设计公司,其打造高性能DSP(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芯片、高可靠性车规MCU(微控制单元)的关键性能指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今年3月,该公司完成Pre-A+轮、近亿元融资。投资方之一、三一创投管理合伙人曹强认为,芯弦半导体采用ARM内核(一种基于精简指令集设计的微处理器架构)的技术方案,有望实现行业弯道超车。
为了支持鼓励创投机构投早投小,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无锡推动国有资本向“长期资本”“耐心资本”转型,明确建立基金风险容忍机制,允许基金清算时容亏率最高50%;南京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投资本市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持有股权超24个月且投资资金到位的,按投资额5%给予基金管理机构奖励,投资单个企业累计奖励最高500万元;苏州规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向当地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投资满一年后,五年内实际发生损失的,按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对单个投资项目的首轮投资实际发生损失额的20%给予补贴,单个投资项目风险补贴最高200万元。
从投资方向来看,“硬科技”依然是主流方向,且更倾向于更细分赛道、更高技术壁垒领域。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一季度江苏一级市场投资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行业合计占比超71%。毅达资本投资的阿特兰科技、南京市创新投资集团直投的铌奥光电等,都已成为各自赛道的隐形冠军。
今年1月,盛合晶微宣布完成7亿美元定向融资交割,成为集成电路制造领域的明星项目。盛合晶微是中国第一家致力于12英寸中段凸块和硅片级先进封装的企业。目前,公司芯片互联先进封装技术已迈入亚微米级别。
“本次增资是在公司推进上市过程中快速完成的,有针对性引入无锡和上海两地国资投资,有利于公司与产业链生态的紧密协作。”盛合晶微公司董事长崔东说。
在新能源卡车领域,徐工汽车的动作颇为引人注目。该公司通过混改引入宝武、中铝、国家绿色发展基金、中国国信等30余家投资方,募资64.44亿元,创下近五年商用车行业最大单笔融资纪录。徐工集团董事长杨东升直言,此轮融资后,徐工汽车计划五年内冲刺IPO,目标直指新能源重卡技术突破与全球化布局。
在巨丰投资首席投资顾问张翠霞看来,硬科技领域仍将是热点赛道,尤其是在半导体、电子设备、通信、医药生物和新能源等赛道。“这些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市场对自主可控需求的迫切性将促使相关领域的需求不断增长。”
国资已经成为创投市场的主要资金来源,同时国资基金领投的趋势也更加明显。从数据来看,2025年一季度中国一级市场中,国资类平台LP(有限合伙人)以41.2%的出手次数,占比居各类投资者之首。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投资出手次数达13次,出资额高达57亿元,领跑全国。
从江苏来看,省战新母基金持续发力。2月12日,省战新母基金第二批产业专项基金现场集中签约,共22只、规模408亿元,落地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南通等设区市和4家省属企业,第三批产业专项基金也在加速推进中。
今年2月,省战新母基金旗下的苏州未来产业天使基金,完成对绿希科技的投资,这也是该基金首个落地项目。绿希科技于2024年由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孵化,其自主研发的金属复合碳纤维技术已实现量产,成功打破海外垄断并完成全产业链国产化。
“尽管项目尚未进入规模化阶段,但金属复合碳纤维在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等领域的应用前景不可估量。”基金管理人投融资、苏创投集团国发创投相关项目负责人说。
产业链在哪,资金就奔向哪里。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来,外地国资明显加大了在江苏的投资力度。
今年3月,无锡深蓝航天完成总规模近5亿元B4轮融资,由泰安市泰山产业发展投资集团旗下的泰安远望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领投,资金重点投向“星云”系列可回收液体火箭的研发攻坚与商业化落地。双方从首次接洽到签约打款完成,仅用不到100天。
据悉,近年来,山东泰安市将商业航天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布局方向,此次投资不仅是看重深蓝航天的投资回报潜力,更因其与当地航天产业发展战略高度契合,可以借助江苏企业在商业航天领域的产业链配套,实现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2025年机器人投融资大盘点:谁在为“AI+机器人”买单?

2025年上半年,机器人领域共发生223起融资事件,交易金额为232.3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7%。
3.专业VC在AI大脑方向担任主要推手,产业资本更倾向于观望与选择性布局。
4.从2024年的实验室技术为主,到2025年的产业化量产与场景扩展,机器人技术实现从原型验证到市场应用的跨越。
5.与此同时,垂直细分领域的专业化解决方案在不断深化,如分拣领域的朗朗智选和淘美鲜等。
产业资本在机器人硬件时代扮演了推动者角色,但在进入“AI 大脑”时代后,更倾向观望与选择性布局,而由专业 VC 担任主要推手。此时的投资逻辑已经从“补足硬件短板”转变为“押注技术与算法创新”,专业 VC 凭借对算法发展趋势的敏锐把控,占据了更多话语权。
从春晚的舞台到机器人马拉松,在一系列具象化、富有冲击力的场景背后,早已不只是技术展示那么简单——资本市场也正在为这波“机器人热”注入强大的动能。
整个上半年,整个一级市场的目光几乎都被机器人领域所吸引。IT桔子数据显示,截止2025年5月31日,机器人领域共发生223起融资事件,交易金额为 232.32亿元人民币。但是细数2024年一整年的融资事件也不过302起,交易金额仅为 209.2亿元人民币。
深入拆解可以发现,融资事件同比2024年的97件融资事件,增长约130%,融资金额同比2024年的74.2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7%。
从这组数据来看,融资事件和融资金额都出现了倍数级的增长,究竟是什么在驱动市场对机器人的热情?资金都流向了哪些细分领域?它们背后的技术与应用能否真正实现规模化?
带着这些疑惑,产业家试图透过数据看到这个赛道发展的本质,一些真相也逐渐浮出水面:
产业资本在硬件时代扮演了推动者角色,但在进入“AI 大脑”时代后,更青睐于观望与选择性布局,而由专业 VC 担任主要推手;
进入 2025 年后,无论是“量产/批量交付”能力、“服务场景”拓展,还是“分拣等垂直领域”深度耕耘,都表明这个赛道开始走向产业化与规模化;
产业家通过统计2025年机器人领域的223条融资事件发现,在“公司简介”中同时出现“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大模型”字眼的条目高达194 条,约占全部融资条目的87% 。
由此可见,当下新获融资的机器人或具身智能企业几乎都在强调“基于大模型的感知与决策能力”正与实体系统结合。
举例而言,灵初智能、鹿明机器人、UniX AI等多家公司均在公开资料里直言,“我们在推进大模型与强化学习算法在机器人技能集训练、场景化仿真和高层指令调度方面的深度落地”。这不仅反映出投资机构对“AI+机器人”的看好,也印证了大模型已成为具身智能研发的底层驱动力。
与此同时,随着大模型提供算力与算法支持,产业链上游的分工也在迅速分化:越来越多生产整机的厂商将目光投向关节电机、伺服驱动和减速器等核心部件的研发。
产业家梳理发现,2025年上半年共有47条融资事件记录里出现关节电机、核心部件、模组化等字眼,其中仅“灵”字系的初创企业(灵足时代、灵手时代、灵思智能等)就占了12条。
他们纷纷表示,“从原有人形整机业务转向高性能关节电机与驱动模组研发”,并已与多家整机厂商达成合作。灵足时代在其融资说明中写道:“本轮资金将重点用于国内首款100 Nm扭矩级关节电机量产化,以满足服务机器人对高扭矩、高精度的需求”;灵手时代则表示,“未来将为人形2.0阶段提供全套关节模组”。
据产业家统计,截止2024年5月31日,“视觉导航”类企业的数量仅有5家,这一数字在2025年翻倍至10家。
具体来看,2024年,仅有浙江科聪、柏翼智能、天影导航、秦视导航、睿瞳科技五家企业的融资说明里提到“视觉导航”或“视觉SLAM”;而到了2025年,上线了深瞳智能、睿米导航、优瞳科技、灵瞳科技、猎视机器人、米库导航、智瞳导航、睿航智能、景翌导航和易视导航等十家新面孔。
这些企业大多强调,“我们通过视觉+点云融合或视觉+IMU多传感器集成,结合大模型辅助决策,实现厘米级定位与动态避障”,已不再是单纯的摄像头算法,而成为底层嵌入深度学习与大模型的高精度导航解决方案。尤其是在人形机器人等具身智能平台需要在复杂环境中稳定行走、拾物或与人互动时,视觉导航能力几乎成为新一代竞争的必备要素。
当大模型为整机赋能、核心部件厂商模块化发展、视觉导航玩家不断涌现,这些碎片拼凑出的图景让人形机器人进入“2.0时代”成为必然。
所谓“2.0”,是相对于过去那种“硬件拼装+离线时代的人形机器人需要实现在线感知、大模型高阶指令、模块化关节电机与高精度视觉导航等多重能力的有机结合:这不仅仅是硬件升级,更是系统与生态的重构。
产业家在名单中注意到,已有多家企业直接在融资说明里写明“本轮资金将用于人形2.0平台开发,计划将大模型与强化学习算法适配到运动与交互层面”,或者“我们实现了支持第三方大模型调用的2.0底层封装,可在工厂与物流仓内自主协作”。
总体而言,AI大模型+具身智能,推动人形机器人奔向2.0的畅想,无疑是引爆机器人领域一级市场的关键因素。
在过去两年里,随着机器人与人工智能领域的飞速发展,资本对硬件与软件驱动方向的偏好发生了悄然转变。
在 2024 年的 97 笔融资事件中,“硬件研制”类项目占据了重要席位。产业家在“公司简介”中检索“关节电机”“伺服电机”“舵机”“减速器”“模组”等关键词,统计出 23 笔与机器人核心硬件密切相关的融资。可以说那一年产业资本对核心零部件的布局十分热衷。
然而到了 2025 年,虽然硬件赛道依旧不可或缺,但大多数资本的目光已经转向算法与大模型所代表的“AI 大脑”方向。
产业家通过对 2025 年融资事件的“公司简介”与“子行业”进行检索后发现,共有 141 笔融资(约 63%)可归入“AI 大脑”范畴。在这些项目中,“大模型”“多模态”“在线感知”“深度学习”“LLM(大型语言模型)”等关键词频繁出现,“子行业”多为“AI 行业应用”“AIGC”等。
显然,这并非短期炒作,而是与具身智能概念的兴起密切相关:为了赋予机器人更强的自主认知与决策能力,底层控制从单纯的电机与机构驱动,逐步演变为“硬件+大模型”双核心并行发展。
与此同时,投资主体的偏好也在发生转移。这一点可以通过横向对比2024、2025年主要投资机构排名与下场次数来直观感知这场变化。
在 2024 年的 97 笔融资中,大约 15 笔(约 15.5%)出现了小米、宁德时代、蔚来、华为、阿里巴巴、百度风投、比亚迪、吉利等产业资本的身影,而以高瓴资本、红杉中国、经纬中国、IDG 资本、创新工场等为代表的专业风险投资机构则参与了 52 笔(约 53.6%)。
当时,硬件厂商借着产业资本的支持,一方面满足了下游机器人整机厂商持续扩张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为国内供应链国产化贡献了力量。
到了2025 年,产业资本介入力度明显下降,仅占约 3.6%。而高瓴、红杉、IDG、创新工场等专业 VC 依然活跃,占比约 49%。与此同时,政府引导基金、行业基金等“其他”机构也开始加速跟进,将更多资源导向 AI 算法型项目。
这种现象表明,产业资本在硬件时代扮演了推动者角色,但在进入“AI 大脑”时代后,更倾向观望与选择性布局,而由专业 VC 担任主要推手。此时的投资逻辑已经从“补足硬件短板”转变为“押注技术与算法创新”,专业 VC 凭借对算法发展趋势的敏锐把控,占据了更多话语权。
除了投资标的及机构偏好发生改变,融资结构本身也在悄然调整。产业家对2024、2025年融资事件的轮次进行对比,结果令人颇感意外。
从整体数据可以看到,2025年在223笔融资中,“B轮及以上”项目数量跃升至78笔,占比约34.9%,几乎较2024年的18.6%翻番;与此同时,天使轮/种子轮降至22.4%,A系列占据约42.6%。
在 2024 年,以硬件与模组供应为主的初创项目数量激增,融资多集中于早期或成长期。而到了 2025 年,随着 AI 算法与大模型项目逐渐成熟,资本更愿意加码于已完成技术验证、有明确商业落地路径的中后期企业。
这种从“天使/种子+A轮”为主,转向“大额B轮及以上”并行发展的融资结构,折射出投资机构对机器人赛道信心的显著增强,也意味着越来越多成熟企业正在获得更大规模的追投。
回顾2024年,在机器人与人工智能领域的众多融资案例中,不少企业亦仍停留在实验室技术与算法验证阶段。
举例来说斯帝尔,其“柔性打磨机器人”背后依托的是实验室研发的高精度柔性打磨算法,尚处于原型验证与小规模测试;鹿机器人的创始团队更是来自一线顶级实验室,其核心诉求也偏向于打造具身智能大脑的算法架构。
这些公司在融资披露中频繁出现“实验室”“验证”“算法”“原型”等关键词,足见技术主要集中在实验室环境下打磨、迭代与优化。
再比如,进化动力、星海图、清昴智能等多家企业,都在实验室环境中通过“芯片+算法+大数据平台”持续试验,或围绕高校实验室论文开展在线推理与算法加速。这便使得2024年的融资案例多呈现“技术源自实验室,尚未大规模落地”的特征,真正走向市场、实现量产的案例相对较少。
然而,进入2025年后,“量产突破”频现,市场格局出现了一系列明显变化。
首先,一些企业开始从实验室走向批量交付。例如,它石智航在本年度的融资披露中明确指出:“首批协作机械臂已完成批量交付给两家头部零部件厂”,并强调自身具备“软硬一体产品量产能力”;与此同时,玄鸟科智的核心机器人减速机模组也已进入量产阶段,并完成了首批交付;源升智能机器人则规划在下半年实现“百台级”生产规模。
这些案例标志着,不再仅仅是在实验室里调试机械臂和算法,而是具备了工业化生产与批量交付的能力,宣告行业实现了从“实验室验证”向“产业化量产”的跨越。
例如,云象机器人已与多家连锁酒店和物业集团签订批量采购协议,明确定位为商用清洁机器人供应商;犀利智能则面向物业巡检与园区安防场景推出“自主导航+大模型分析”的巡检机器人,正在与多家知名物业管理集团展开试点。这些实打实的项目和订单证明,机器人技术正从工业场景向服务场景延伸,场景边界得到显著扩张。
比如,在分拣领域,2025年开始呈现出纵深趋势:朗朗智选专注于电商仓库的服饰与快消品分拣,通过定制化的视觉与机械手系统大幅提升分拣效率;淘美鲜则聚焦水果蔬菜加工分拣,实现了单日5万件的高通量分拣能力。这些案例表明,机器人在通用分拣之外,还在快速延伸到电商、农产品等更为细分的行业应用,凸显出“垂直深化”所带来的市场增量。
总体来看,2024年以实验室技术为主,技术与产品尚处于原型与验证阶段;而2025年则见证了产业化迈出的关键步伐,不仅实现了批量交付与量产能力,还推动了机器人技术从工业场景向服务场景的扩展,并在垂直领域出现了一系列专业化解决方案。
当下的机器人领域,充满各种各样的声音,有人质疑、有人看好。其中,在网红细分赛道上,对人形机器人的热议尤为激烈。金沙江创投总经理朱啸虎就曾公开表示:因“商业模式不明确”,正在批量退出对人形机器人的投资。对其而言,人形机器存在明显的泡沫。
而众擎机器人赵同阳则在一次媒体采访中公开反驳:“中国人形机器人这几年的投入,连个ofo和摩拜单车大战的二分之一的钱都没有,泡沫何来?”
他认为,如果一个赛道由于信息不对称或关注度不足,市场之前对该领域的潜在价值认知很低。随着技术升级,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有了价格的上行,这其实是市场对其“真实”价值的一种逐步发掘和重估,而非纯粹的炒作泡沫。
显然,即便是在基本面良好、前景可期的赛道里,也难免出现或多或少的“泡沫”现象。泡沫并非全然“坏事”——适度的泡沫可以为行业输血、加速技术与商业模式的迭代。
在当下的机器人赛道,前路漫漫,需要更多脚踏实地的创新和更深度的产业协同,才能一步步兑现时代所赋予的想象。
【投融资动态】行云集成电路Pre-A轮融资投资方为中博聚力、五源资本等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于5月27日公布的信息整理,北京行云集成电路有限公司Pre-A轮融资,融资额未披露,参与投资的机构包括中博聚力,五源资本,亦联创投,追创创投。
行云集成电路核心团队来自清华大学及全球顶尖GPU公司,致力于研发下一代针对大模型场景的GPU芯片,依托深厚技术积累及清晰的商业路径,瞄准万亿规模下游市场,推动产业链价值重塑,为AI应用时代来临提供底层支持。
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于5月27日公布的信息整理,北京行云集成电路有限公司Pre-A轮融资,融资额未披露,参与投资的机构包括中博聚力,五源资本,亦联创投,追创创投。
行云集成电路核心团队来自清华大学及全球顶尖GPU公司,致力于研发下一代针对大模型场景的GPU芯片,依托深厚技术积累及清晰的商业路径,瞄准万亿规模下游市场,推动产业链价值重塑,为AI应用时代来临提供底层支持。
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Q1季度「上海市」投融资报告:已披露融资总额12874亿3家中国企业完成IPO智能制造赛道最热

睿兽分析数据显示,2025年Q1季度「上海市」一级市场发生融资事件212个,比上季度减少35个(下降14%),比去年同期减少108个(下降34%)。已披露融资总额128.74亿元人民币,比上季度减少109.46亿元人民币(下降46%),比去年同期减少239.35亿元人民币(下降65%)。
2025年Q1季度,「上海市」热门融资行业主要为:智能制造(49个)、人工智能(41个)、医疗健康(28个),其中智能制造行业较上季度下降较多 (下降4%) 。
2025年Q1季度,「上海市」投资活跃的机构主要为:奇绩创坛(10个)、浦东创投(6个)、合肥产投集团(5个)、红杉中国(4个)、毅达资本(4个)。
2025年Q1季度,「上海市」3家中国企业完成IPO,比上季度下降25%,比去年同期下降25%。其中登陆港股(2家)、A股(1家),涉及募资金额总计23.84亿元人民币,比上季度增加136%,比去年同期减少55%。其中VC/PE支持的企业数量为2家,VC/PE渗透率为67%;CVC支持的企业数量为1家,CVC渗透率为33%。
2025年Q1季度,「上海市」企业共发生12个并购事件,比上季度减少25%,比去年同期减少54%。其中境内并购事件8个,跨境并购事件4个。已披露总金额为22.51亿元,比上季度减少51%,比去年同期减少89%。
睿兽分析数据显示,2025年Q1季度,「上海市」一级市场发生融资事件212个,比上季度减少14%,比去年同期减少34%;已披露融资总额为128.74亿元人民币,比上季度减少46%,比去年同期减少65%。
从融资事件发生的行业来看,「上海市」排名前五的行业共发生融资事件147个(占所有行业69%),分别是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医疗健康、企业服务、汽车交通;前五行业涉及已披露总金额为105.59亿元人民币(占所有行业82%)。
另外已披露交易金额排名前五的行业依次为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医疗健康、企业服务、汽车交通,涉及已披露总金额为105.59亿元人民币(占所有行业82%)。
2025年Q1季度,智能制造是最热行业,共发生49个投融资事件,其中集成电路赛道有25个,成为智能制造行业最热赛道。
从融资事件发生的地区来看,本季度事件数量排名前五的地区为浦东新区(68个)、闵行(27个)、宝山(17个)、徐汇(17个)、嘉定(13个)新闻动态。
本季度「上海市」一级市场投融资事件按阶段划分,分布最多在早期,共147个,占比69.34%;其次是成长期,发生54个,占比25.47%;后期共11个,占比5.19%。已披露融资金额方面,早期68.19亿元,占比52.96%;成长期43.75亿元,占比33.99%;后期16.80亿元,占比13.05%。
2025年Q1季度国内新增大额融资事件16个,已披露融资总额为420.08亿元人民币。
其中本季度「上海市」新增大额融资事件5个,占国内大额融资事件总数的31%。涉及融资总额为44.80亿元人民币,占本季度中国所有融资事件金额总数的11%。
国内当前总计有507家独角兽企业,其中「上海市」当前总计有99家,占比20%。
睿兽分析数据显示,2025年Q1季度「上海市」一级市场参与投资的VC/PE机构有267家,数量比上季度减少7%,对比去年同期减少32%;参与投资的CVC机构有23家,数量比上季度减少34%,对比去年同期减少57%。
从投资事件数来看,排名前五的VC/PE机构为:奇绩创坛(10个)、浦东创投(6个)、合肥产投集团(5个)、红杉中国(4个)、毅达资本(4个)。
从投资事件数来看,排名前五的CVC机构为:腾讯投资(2个)、TCL创投(2个)、恒旭资本(2个)、华发集团(2个)、联想创投(1个)。
睿兽分析数据显示,2025年Q1季度,在全球交易所完成IPO上市的「上海市」企业共计3家,数量比上季度减少25%,比去年同期下降25%;募资金额总计23.84亿元人民币,金额比上季度增加136%,比去年同期减少55%。教育培训以1家IPO企业数量成为最热IPO赛道。地区分布上,嘉定排名第一为1家。IPO企业中,有VC/PE支持的2家,VC/PE渗透率67%,涉及融资总额为19.07亿元人民币;有CVC支持的1家,CVC渗透率33%,涉及融资总额为1.20亿元人民币。
本季度「上海市」完成IPO上市的3家企业,其中登陆港股(2家),A股(1家)。
本季度完成IPO上市的企业共集中在3个行业,排名前三的行业为:教育培训(1家)、汽车交通(1家)、智能制造(1家)。
撬动千亿资本赋能实体经济

一组来自哈尔滨创新金融产业园的最新数据,透视出聚力打造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赋能实体经济,为我省新动能培育带来的澎湃活力。2016年8月成立至今,凭借普惠金融、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等新金融业态,哈尔滨创新金融产业园累计为全国中小微企业和个人提供融资服务金额近3000亿元;进驻园区的产业基金认缴规模达到740亿,中信资本、中开龙财投资基金等国内数家知名基金“锁定”我省医药、资源开发、特色小镇建设等新增长领域;防范化解区域性金融风险,产业园入驻企业嘉实资本去年为我省金融机构处置不良资产72亿元;2017年产业园为省市主导产业、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近200亿元,为“双创”企业法人提供50-200万信用贷款,省内万余企业受益。
由哈尔滨市道里区打造的创新金融产业园,已吸引50余家国内、省内金融领军企业进驻,为实体产业高效配置金融资源,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饥渴。借鉴深圳等发达地区多层次投融资服务模式,产业园引进深圳专业化辅导团队,为优秀企业、“双创”企业搭建对接资本市场的全产业链金融服务。2016年8月运营至今,已成为辐射全省的综合性金融产业服务平台,2017年完成税收近亿元。道里区区长肖彬对记者说,按照党的十九大对金融工作的要求,金融产业要赋能实体经济、防范系统性风险,道里区力求按照这一路径,打造地方金融的核心竞争力,助力我省新动能培育。
引入供应链金融新模式,链接核心企业信用,把融资服务下沉到产业链低端的中小微企业,这是哈尔滨创新金融产业园入驻企业瀚华金控的投融资模式之一。瀚华金控是我国首家登陆国际资本市场的普惠金融服务集团,瀚华金融黑龙江分公司副总经理赫英魁向记者介绍说,2017年,围绕民生项目植入供应链金融,瀚华金控为哈市多家中小微企业解决了融资饥渴。以供热项目为例,去年供热期临近,哈尔滨物业供热集团大量用户并网急需梳理供热管线,一家管线亿合同却陷入困扰。基于供应链金融理念,瀚华金融链接哈物业供热集团的商业信用,快速为这家缺少抵押物、信用等级不高、融资无望的企业注入2000万元。赫英魁说,仅一个供热项目,瀚华金控就为20余家产业链下端小微企业解决了融资难题,2017年按照供应链金融模式注资中小微企业超过10亿元。依据企业还款周期,瀚华金控还引入资产证券化、融资租赁、保理型融资等新模式,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肖彬对记者说:“创新金融产业园致力于招大引强,带来了国内多元化新金融业态,正不断为化解哈市及我省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提供新的解决路径。”
(上接第一版)平安普惠金融总部最早落户创新金融产业园,其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消费金融等新金融业态,已充分显示出金融资源配置的快捷高效。记者采访平安普惠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全国总部总经理助理尹源了解到,依托大数据,小微企业在平安普惠仅需5分钟,就能获得与自身信用度匹配的贷款额度。通过视频网上签约,半小时可拿到所需要款项。去年,平安普惠全国日均贷款申请150万笔,投放贷款余额2421亿元,其中,我省贷款余额达36亿元,2000多户小微企业享受到普惠金融带来的便利。
哈尔滨创新金融产业园管理委员会主任马瑞说,我省仅批准建立的两家地方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均落户产业园,其功能就是防范地方性金融风险。其中,由嘉实资本控股成立的黑龙江省嘉实龙昇金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利用资产证券化、转售及分拆等方式,已参与省内多家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处置。2017年共处置不良资产72亿,有效化解了区域性金融风险。
近日,哈尔滨汉洋食用菌公司的有机蘑菇产品在京东线上众筹突破千万,超过众筹目标一百倍,刷新了京东深加工农产品众筹纪录。企业负责人张东良兴奋地对记者说,哈尔滨创新金融产业园请来国内顶尖投融资服务团队,去年7月帮助企业完成了首轮融资。资本进来了,企业才得以放开手脚,专注研发有市场需求的产品。
据介绍,该公司拥有东北最大绿色有机食用菌种植基地,核心技术填补国内空白。但资金困扰一直阻碍企业发展。去年7月哈尔滨创新金融产业园投融资服务中心成立,汉洋食用菌作为第一案例,接受了由深圳券商、顶尖服务机构等组成的投融资服务团队的“把脉开方”。据负责该项目的产业园入驻企业哈尔滨卓越企业征信中心经理周宇介绍,投融资服务团队将全程参与指导企业未来发展,并为企业量身制定直通IPO的发展规划。
马瑞告诉记者,引入深圳成熟的投融资团队运作模式,按照“政府扶持引导+企业运营+市场化运作”原则,金融产业园投融资服务中心已与高宝集团、鹏翀资本等多家投资机构合作,引入国内领先的深圳辅导团队,搭建涵盖企业征信评级、财税审计、法律风控、投资融资、并购重组、IPO资本服务的全产业链金融服务体系,提供企业征信、股权融资、资本运作、企业顶层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据了解,这一来自供给侧的高质量金融服务,为我省优秀企业多层次对接资本市场带来便利,目前已有十几家前来寻求帮助。
致力激发“双创”项目活力,创新金融产业园大力营造产融无缝对接的服务环境,邀请专业投资机构、园内金融企业与“双创”企业常态化互动,筛选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项目,帮助寻求产业引导基金、风险投资基金支持。据统计,园区运营以来累计完成项目对接241个,做到从天使到IPO全链条投资服务规划,努力实现多方共赢。
创新金融产业园先后举办2017国际科技金融与龙江产业振兴高峰论坛、美国硅谷与黑龙江科技金融高端对话活动等十余场论坛,邀请众多国内外顶尖学术专家为省内企业打开振兴思路,培育发展新动能。
目前,哈尔滨创新金融产业园进驻的产业基金认缴规模达740亿,先后进驻园区的中信资本、中开龙财投资基金管理、哈尔滨国安之星投资有限公司等多家产业基金,聚焦我省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增长领域,将发力医药、特色小镇基础建设、资源开发、教育等产业。
运营仅一年多,大规模产业基金纷至沓来,各类金融领军企业快速集聚,得益于哈尔滨创新金融产业园良好的营商环境。马瑞介绍说,为打造哈市乃至全省的金融产业集聚区,道里区在工商注册、材料申报、对企服务等多方面为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帮助平安普惠、哈尔滨国安之星投资有限公司等20余家企业快速完成工商注册,赢得发展先机。产业园主动提供政策辅导,协助上海新证财经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进行研究论证与材料编制,帮助远东金融资产交易中心申报一次性获批通过。
黑龙江省嘉实龙昇金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公司从提出入驻产业园,到钥匙交到手里,仅用两天时间。入园承诺的优惠政策,要件符合就逐一兑现,非常省心。
肖彬告诉记者,道里区把金融产业作为发展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要内容,制定出园区发展总体规划,重点打造普惠金融区、总部金融区及科技金融中心,发展资产管理、基金管理、普惠金融等新业态,建立以证券、保险、股权投资、投资银行等大型金融企业为主体的总部金融集聚区,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科技,形成传统金融与科技金融互补发展的良性格局,打造地方金融的核心竞争力,进而形成我省金融集聚中心。
目前,辐射全省的金融中心优势正在释放,园区企业平安普惠全国贷款余额2580亿元,哈尔滨企信融资担保中心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140亿元,231亿流向省内中小微企业及个人的融资规模,正在为我省振兴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北芯生命上榜2024年度中国医疗大健康产业投融资荣耀榜

近日,由CHC医疗咨询携手中信证券联合发起的“2024年度中国医疗大健康产业投融资荣耀榜”正式揭晓。深圳北芯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芯生命”)以创新技术研发实力、前瞻性战略布局及行业引领性实践,荣登“2024年度医疗健康最具影响力企业TOP50”榜单,成为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创新力量的标杆代表。
“年度中国医疗大健康产业投融资荣耀榜” 聚焦技术创新、资本赋能、商业化进程、社会责任及产业协同五大核心维度,旨在发掘推动产业升级、解决临床需求的标杆企业,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自2018年首次发布以来,该榜单已成为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发展及投融资开展的重要风向标之一。
本届评选尤其关注企业在核心技术突破、全球化市场拓展以及普惠医疗实践中的表现产业化,既强调商业价值的可持续增长,也重视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实质贡献。上榜企业普遍展现出技术转化效率高、产业链整合能力强、临床需求响应快等共性优势,其发展路径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创新范式。
北芯生命在核心技术攻坚投融资、全球化布局与普惠医疗实践方面均表现卓越,持续引领心血管精准介入领域。其核心产品IVUS(血管内超声)系统实现了60MHz高频微型超声换能器的国产技术突破,自主研发的FFR(血流储备分数)系统突破性将MEMS压力传感器封装至快速交换式微导管上,打破了我国心血管精准诊疗领域长期被进口产品垄断的局面,加速国产替代并实现技术领跑。
全球化方面,北芯的心血管精准介入解决方案已服务全球超1000家医院及15万名患者,产品进入了比利时、德国、意大利等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其创新设计和品质广获欧洲和亚洲意见领袖的高度评价,并通过开展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与实施本地化生产策略,加速中国创新医疗技术走向全球。
在普惠医疗实践中,北芯发起“真北·一带一路”“真北无国界”等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精准诊疗国际交流项目,搭建开放、包容、合作的学术交流平台,推动冠脉精准介入理念传播和工具普及,促进国际间智慧共享与合作共赢,通过中外专家之间的深度互动与讨论、各自的研究和实践经验分享,形成思想碰撞,共同探索精准PCI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推动精准PCI技术进步,使全球更多患者受益。
此次榜单发布,既是对北芯生命技术实力与行业影响力的高度认可,也肯定了中国医疗创新标杆企业在推动心血管精准诊疗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中的关键作用。
在国家医疗器械科技创新战略深化和相关产业政策鼓励的背景下,创新要素加速汇聚,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未来,随着国产高端医疗器械创新生态日趋成熟,北芯生命必将勇立潮头,持续领航心血管精准介入解决方案,为中国医疗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向世界贡献更多闪耀着中国智慧的医疗方案。
【投融资动态】国通新药A+轮融资投资方为国寿股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于5月26日公布的信息整理,国通(成都)新药技术有限公司A+轮融资,融资额未披露,参与投资的机构包括国寿股权。
国通新药是以创新为战略的诊疗一体放射性药物研发生产企业,专注于脑神经、心血管、肿瘤领域创新放射性诊断及治疗药物研发生产。致力于建成国际一流的放射性药物全产业链平台,对国内外企业提供放射性药物的CRO/CDMO服务。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240019号。
北京某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从事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型人工肝,其技术水平应与国际领先水品相当,满足临床需求。
生物型 净化解毒
人工肝 肝脏功能支持系统
生物型 满足临床需求